项目概况
心海未来社区位于台州市椒江区葭让街道,是省级首批改造更新型未来社区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总投资23亿元,项目实施单元总面积约为32.6公顷,建筑类型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93.13万 m²,直接受益居民数共7281人。
总体规划
项目通过立体开发、绿色共生、资源共享、万物互联、社区治理等方面进行和合文化的植入、创新与突破,以打造“全国和合文化社区样板”为总体发展目标。其要求集中供能项目落实低碳场景指标,利用区域内的资源禀赋从源头上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实现“多元能源协同供应、社区综合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低碳智慧社区目标,打造全省社区综合节能示范项目。
技术实施
①可再生能源
光伏发电:社区邻里中心采用光伏一体方式,并结合地下空间设置储能设施;社区内办公建筑通过进行立面光伏、屋顶光伏改造,社区内路灯统一采用光伏路灯。
地源热泵与热源塔热泵技术:社区集中供能项目采用 “地源热泵 + 热源塔热泵 + 冷水机组 + 冰蓄能” 的联合能源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消纳浅层地热能资源,通过地下埋管换热器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冬季从土壤吸热供暖,夏季向土壤放热制冷。热源塔热泵技术利用周边水汽吸收或释放热量,在夏季作为辅助冷源集中供冷,冬季作为辅助热源集中供热,与地源热泵协同工作,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蓄能技术:利用蓄能池进行夏季蓄冷,在用电低谷时段将多余的冷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冷量,减少制冷设备装机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②智慧能源管理
配套智慧能源集中监控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光伏发电量、地源热泵和热源塔热泵的工作参数、能源储存情况等。
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智能管控,根据天气变化、建筑负荷需求等因素,优化能源分配和设备运行策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③清洁建造
选用绿色建材:确保单体建筑的绿色建材比例不低于30%,通过使用环保、低碳、可再生材料降低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
管控建筑垃圾:通过合理下料技术和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将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严格控制在300吨以内。对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经过再利用技术处理后用于地基填埋和道路铺设,回收率达50%以上,同时分类管理和回收再利用钢筋、木材等废旧材料。
优化建造工艺: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构件,减少现场切割和材料浪费。实行“工完场清”制度,确保现场废弃物被及时清理。
④循环资源
雨水收集回用技术:在社区各地块内设置雨水回用池,雨水通过管网收集以及下渗进入雨水储存系统,经截污、弃流、过滤等处理后用于车库地面冲洗、景观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多种公共用水。
厨余垃圾真空收集与转化:TOD酒店采用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利用负压抽吸的方式将各区域产生的厨余垃圾经密闭管道输送至垃圾储存罐,达到设定量后进行脱水、清洗,脱水垃圾运至处理厂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
主要成效
减排效益:利用地温能等作为冷热源,相比传统系统,每年可节约大量标煤,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等污染物。
经济效益:项目运营期间,社区预计年收益稳定,年现金盈余765.49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约在第7至8年。
社会效益: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高,促进社区和谐与文化建设,推动了周边街道和片区的升级改造。
环境效益:集中供能系统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升空气质量,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技术创新
构建 “地源热泵 + 热源塔热泵 + 冰蓄能” 系统,结合光伏与建筑艺术,实现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运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能耗,采集数据并监测运行状态,依据分析结果调整策略,保障供能系统高效运行。
模式创新
由国企主导,采用 SOD、TOD、EOD 模式进行开发建设,通过 SOD 模式延展社区服务空间,TOD 模式打造交通圈,EOD 模式强化生态建设,探索宜居生态建筑科技,实现社区与生态、交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