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功能

典型特征

技术解决方案

典型案例

居住建筑

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其供暖/制冷能耗占比高,居民行为影响大,侧重舒适性、采光通风性

1. 用能需求以供暖(寒冷/严寒地区)、空调(夏热地区)、生活热水、照明为主,负荷随居民作息波动(如夜间热水需求高、白天照明需求低);

2.对舒适度要求高(如室内温湿度、噪音),对成本敏感;

3.建筑分散,单户用能规模小;

4.需兼顾技术的经济性与易用性

1.被动式技术:

- 自然通风:户型设计南北通透,卧室、客厅设置可开启外窗,厨房卫生间加装排风扇;

- 自然采光:客厅、卧室设置大尺寸外窗,地下室 / 走廊加装导光管;

- 遮阳:阳台遮阳棚、卧室内遮阳帘;等

2. 围护结构技术

- 高效门窗:断热铝合金 + LOW-E 中空玻璃加装密封条提升气密性;

- 外墙: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寒冷地区外贴保温层;

- 屋顶:聚氨酯保温层 冷屋顶涂料;

3. 能源设备和系统

- 供暖/热水:空气源热泵(严寒地区选用低温型)、太阳能热水器;

- 空调:变频分体空调或多联机;

- 照明:LED 智能灯具;

- 电梯:能量回馈装置等

4. 可再生能源:

- 户用光伏:住宅屋顶 BAPV;

- 社区光伏:小区公共屋顶 BIPV、光伏路灯等

- 生物质能:农村居住建筑供暖

5. 低碳建造技术

- 装配式建造技术、BIM建造技术、3D打印技术、绿色建材技术等

6.循环资源利用技术:

- 雨水回收技术、海绵城市技术、中水回收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等

1. 青岛中德生态园

2.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二期4号、5号楼项目

公共建筑

进行公共活动和服务的建筑,包括办公、教育、文化、商场、酒店、医疗、交通、信息等类型,设备能耗高(空调、电梯、照明占比超70%)

1. 类型多样(办公、商场、酒店、医院、数据中心、学校),用能需求差异大:

- 办公/酒店:冷负荷(夏季)、热负荷(冬季)、照明、电梯、新风需求高;

- 商场:冷负荷大(人员密集、灯光发热),负荷波动大(周末高于工作日);

- 医院:需24小时稳定供能(如手术室空调、ICU 供电),对空气品质要求高;

- 数据中心:全年冷负荷高(服务器散热),供电可靠性要求高;

2. 设备能耗占比高(空调、电梯、照明占比超 70%),节能潜力大;

 

1.被动式技术:优先采用自然通风(优化建筑朝向、设置中庭)、自然采光(设置中庭、天窗)、遮阳技术(外遮阳、光伏遮阳);

2.围护结构技术:采用高效门窗(断热铝合金+LOW-E中空玻璃)、外墙自保温(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冷屋顶(高反射涂料)、热桥阻断(隔热垫块);

3.能源设备与系统:配置高效冷源(磁悬浮冷水机组,COP6.0)、变频水泵/风机、智能照明(人体感应+光照度控制)、高效新风能量回收系统(全热交换器,热回收效率70%)电梯能量回馈装置(节电率 20%-30%)、蓄冷技术(夜间制冰,白天融冰供冷,降低峰时电费)、智能楼宇技术(建筑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设备能耗,优化运行策略)

医院建筑:可采用冗余供能系统(双路电源、备用发电机)、洁净空调系统(手术室恒温恒湿,过滤效率99.97%)

数据中心:可采用冷却液冷服务器(比风冷节能 30%)、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夏热地区,节能 40%)储能系统(UPS,保障断电时服务器运行);

4.可再生能源技术:集成 BIPV(光伏幕墙、光伏屋顶)、地源热泵、光储直柔系统,提升清洁能源占比;

5.低碳建造技术:采用装配式建造(MiC 模块化建筑)、BIM 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绿色建材

6.循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采用海绵城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节水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等

1.青岛中德生态园

2.国舜绿建低碳和钢智能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二期)综合楼项目

3.中建科工绿色科技办公楼零能耗改造示范项目

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