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模

典型特征

技术解决方案

典型案例

单体建筑

独栋单体建筑,功能相对单一、独立,

1.功能相对单一(如住宅、办公、酒店),用能负荷波动较稳定;

2.能源系统独立,技术应用无需考虑多建筑协同;

3.占地面积小,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安装空间有限;

4. 运维管理简单,适合小型化、集成化技术

 

1. 被动式技术:

- 居住建筑:优化户型(南北通透,增强自然通风)、卧室设置落地窗(提升自然采光)、阳台加装遮阳棚

- 公共建筑:设置玻璃幕墙(高透光 LOW-E 玻璃)、顶部天窗(自然采光)、外立面可调节外遮阳、中庭(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

2. 围护结构技术:

- 高效门窗、外墙自保温(陶粒自保温砌块)、冷屋顶(金属屋面+高反射涂层)

3. 能源设备与系统:

- 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热水)、智能照明、小型光伏储能

- 公共建筑高效冷源技术、高效新风能量回收系统、电梯能量回馈装置、蓄冷技术、智能楼宇技术、变频技术等

4. 可再生能源技术:

- 屋顶 BAPV 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技术、污水源热泵技术、光储直柔技术等

5. 低碳建造技术:

- 装配式建造技术、BIM建造技术、3D打印技术、绿色建材技术等

6.循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雨水回收技术、海绵城市技术、中水回收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等

1.国舜绿建低碳和钢智能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二期)综合楼项目

2.中建科工绿色科技办公楼零能耗改造示范项目

3.兰州新区中建大厦项目1号办公楼项目

4.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二期4号、5号楼项目

建筑园区

整合多栋建筑与公共设施的集合,功能复合、关联,形成有机整体

1.由多栋建筑(如住宅、商业、办公)组成,功能复合,用能负荷波动大(如日间商业负荷高、夜间住宅负荷高);

2.可统筹规划区域能源系统,实现多建筑能源协同;

3.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建设集中能源站、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项目;

4.需建立统一的能源管理平台,实现整体运维与优化

 

1.区域能源系统:

- 集中能源站:采用热电冷三联供、地源热泵系统,为园区供冷供暖供电;

- 综合管廊:集中敷设电力、热力、供水管线,减少能耗损失与施工干扰;

2.多能互补技术:

- 可再生能源:园区屋顶 BIPV(覆盖住宅、商业屋顶)、地面光伏电站、小型风电(园区空旷区域);

- 储能系统:集中式锂电池储能(500-1000kWh,用于峰谷调节)、冰蓄冷 / 水蓄热(配合集中能源站);

3. 智能调控:

- 园区能源管理平台:整合各建筑用能数据、可再生能源出力数据,优化能源调度(如光伏盈余时储能或供商业建筑用能);

- 需求响应:引导商业建筑在峰时减少冷负荷(如调高空调温度 1-2),降低能源站压力;

4. 循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水资源:园区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

- 固体废弃物:园区垃圾分类回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

建筑单体技术解决方案执行单体建筑

1.青岛中德生态园

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