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类型 |
典型特征 |
技术解决方案 |
典型案例 |
|
新建建筑 |
建筑从无到有,全新设计和建造的建筑 1.无既有结构与设备限制,可从设计源头融入绿色低碳理念; 2.可统筹规划建筑布局、围护结构、能源系统,实现技术协同; 3.适合应用一体化技术(如 BIPV、装配式建造); 4.需预留未来技术升级空间(如光伏扩容、储能接入); |
1.被动式技术:优先采用自然通风(优化建筑朝向、设置中庭)、自然采光(增大窗墙比、设置天窗)、遮阳技术(外遮阳、光伏遮阳),降低能源需求; 2.围护结构技术:采用高效门窗(断热铝合金+LOW-E中空玻璃)、外墙自保温(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冷屋顶(高反射涂料)、热桥阻断(隔热垫块),提升保温隔热性能; 3.能源设备与系统:配置高效冷源(磁悬浮冷水机组)、变频水泵/风机、智能照明(人体感应+光照度控制)、高效新风能量回收系统(全热交换器)等; 4.可再生能源技术:集成 BIPV(光伏幕墙、光伏屋顶)、地源热泵、光储直柔系统,提升清洁能源占比; 5.低碳建造技术:采用装配式建造(MiC 模块化建筑)、BIM 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绿色建材 6.循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采用海绵城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节水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等 |
1.青岛中德生态园 |
|
既有建筑 |
已投入使用的建筑 1.受既有结构(如屋顶承重、墙体厚度)、设备布局限制,技术改造需兼顾兼容性; 2.需尽量减少改造对建筑正常使用的影响(如居民住宅、公共建筑需避免长期停工); 3.优先选择改造难度小、投资回收期短的技术; 4.部分老旧建筑存在围护结构老化、设备能效低等问题,需针对性改造 5.公共建筑运行设备效率较低、能耗较高,需要进行节能改造
|
1.被动式技术改造: - 自然通风:更换可开启外窗(增大开启面积)、加装无动力风帽; - 自然采光:加装导光管(用于地下车库、走廊)、更换高效门窗; - 遮阳:加装活动式内遮阳(如百叶帘)、外遮阳篷(避免破坏建筑外观); 2. 围护结构改造: - 外墙:外贴保温层(如聚苯板)、涂刷反射隔热涂料; - 屋顶:加装保温层(如聚氨酯保温板)、铺设冷屋顶涂料; - 门窗:更换高效节能门窗(如断热铝合金窗),或加装门窗密封条(提升气密性); 3. 能源设备改造: - 更换低效设备(如定频空调换变频空调、普通灯具换LED智能灯具)等; - 加装节能装置(如电梯能量回馈装置、水泵变频器); - 改造新风系统:加装显热回收装置(避免全热回收装置的结露问题); 4. 可再生能源接入: - 加装 BAPV 光伏(屋顶光伏支架,不破坏原有屋顶); - 小型空气源热泵(替代老旧燃气壁挂炉,安装灵活) 5. 循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更换节水器具、增加雨水回收装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