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节能技术应用较广,需结合不同气候区的特点、建筑功能、用能需求来匹配电器节能技术。
|
电器节能技术的适用性 |
||||
|
适用的气候区 |
适用的建筑类型 |
适用的建筑规模 |
适用的建筑功能 |
适用的建筑能耗 |
|
严寒/寒冷/夏热冬暖/夏热冬冷/温和 |
新建建筑/既有建筑 |
单体建筑/建筑社区 |
居住建筑 |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产能建筑 |
技术目标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建筑领域以全面电气化赋能绿色低碳行动,电器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尤为重要。提高电气设备的用能效率,采用高效热泵技术、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等绿色节能设备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技术体系
面临能源革命,把以燃煤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转化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零碳能源系统,当前任务是实现全面电气化,尽可能地利用电力替代燃料。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提高建筑电器节能性,采用节能型电器,如高效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环保型炉灶、家用储能设备、燃气壁挂炉等。
热泵技术切合终端用能电气化发展的需求,是电力高效转为热量的最佳途径热泵是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泵,经过电力做功,再提供被利用的高品位热能。热泵根据驱动方式分为蒸汽压缩式和吸收式,根据热源形式分为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热泵可以实现制冷、供暖、生活热水多功能于一体,低温热泵技术的发展解决了严寒寒冷地区温度低的问题。
太阳热水器通过玻璃真空集热管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热能。这些热能不仅用于加热管内的生活热水,还可用于溶液除湿。集热管受阳光照射一面温度升高,而背阳面温度较低,从而在管内形成温差。利用热水密度低、冷水密度高的原理,水在管内产生微循环,从而满足热水需求。
家用储能设备就是超大号的“充电宝”,成为现代家庭能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用于存储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电能的装置,由电池组、逆变器、充放电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组成,能够与家庭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太阳能光伏系统)集成,优化家庭能源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在停电等紧急情况下提供备用电源。
图1.节能电器
从左到右: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家用储能设备
技术路径
电器节能技术应用普遍,应用节能型电器比如采用热泵技术的高效空调及热水器等,可平抑新家电不断出现、使用频次不断提高的需求增长带来的能耗增量,也可应用于社区公共用能效率的提升。
热泵技术无论作为空调、供暖、生活热水使用,其设计参数应符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等规范相关要求。空气源热泵机组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时,应采用防冻措施。
典型案例
暂未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