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技术适用于所有气候区及建筑类型,在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商场、地下车库)中节能潜力尤为突出;既可用于新建建筑的照明系统整体设计,也可通过加装传感器、替换智能灯具应用于既有建筑改造;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中,需与自然采光技术协同,进一步降低照明能耗占比。

智能照明技术的适用性

适用的气候区

适用的建筑类型

适用的建筑规模

适用的建筑功能

适用的建筑能耗

严寒/寒冷/夏热冬暖/夏热冬冷/温和

新建建筑/既有建筑

单体建筑/建筑社区

公共建筑/居住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产能建筑

技术目标




智能照明技术的核心目标是平衡照明需求与能源消耗,通过“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按需调光”等功能,减少无效照明时间与过度照明,降低照明能耗。通过集中控制平台实现照明系统的远程控制、事故报警,与智慧楼宇系统联动,实现场景化控制。




技术体系


智能照明技术是利用先进电磁调压及电子感应技术,对供电进行实时监控与跟踪,自动平滑地调节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幅度,改善照明电路中不平衡负荷所带来的额外功耗,提高功率因素,降低灯具和线路的工作温度,达到优化供电目的照明控制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对周围的光照进行调控,而且能够预先设定多种光照情景,使其能够随着时间、场所的功能以及室内与室外的亮度变化进行自动调节。

智能照明技术利用传感器技术,设置人体感应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等,通过红外、微波或超声波技术检测区域内是否有人,动态调整照明开关或调光,实时采集环境自然光强度,动态调节照明亮度或开关灯具,与自然光协同。

智能照明技术可通过智能开关、调光面板可实现手动控制,进行场景切换、照明开关、调光控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分散的照明设备接入中央控制系统,实现远程集中或者分散开关、调光、场景设置

智能照明系统的灯具集成LED光源与控制模块,支持调光、调色温,较传统白炽灯节能 80% 以上

 

1.智能照明系统


技术路径


智能照明技术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和进步,逐渐普遍广泛应用,不仅应用于照建筑内,城市道路照明也可应用。智能照明技术在实现智能的同时,应符合普通照明的安全性要求,应满足不同功能建筑或场景的照度要求,做好眩光限制,保证照度均匀度、光源色温和显色指数等。

为实现降低照明能耗,对照明功率密度进行限制,采用高光效光源节能灯,合理选择灯具效率,分区、分组控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智能照明设计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50034-202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等规范要求。智能照明施工过程中要确保传感器安装位置无遮挡,通讯信号稳定,运营过程中应保证各零部件的运行状态,确保智能照明系统良好运行,进而降低照明能耗。


典型案例


暂未更新


更多技术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