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层墙体隔热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以及温和地区;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中都可适用;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及产能建筑可推广使用。

外层墙体隔热处理技术的适用性

适用的气候区

适用的建筑类型

适用的建筑规模

适用的建筑功能

适用的建筑能耗

夏热冬暖/夏热冬冷/温和

新建建筑/既有建筑

单体建筑/建筑社区

公共建筑/居住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产能建筑

技术目标

外层墙体隔热处理技术是建筑领域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室内温湿度及舒适度,还对能源消耗有显著影响。通过隔热处理,夏季可以有效阻挡外界热量传入室内,减少空调等制冷设备的负荷,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冬季可以阻隔室内热量散失到室外,降低供暖能耗,减少能源浪费。

技术体系

外层墙体隔热处理技术包括外墙增设隔热层、喷射隔热涂料、外设水冷幕墙、外设植物绿墙等。

外墙增设隔热层是最常见的一种隔热形式。导热系数是衡量隔热材料性能的关键指标,导热系数越低,材料传到能力越弱,隔热效果越好。吸水率要控制在较低水平,吸水率过高会导致隔热能力下降。防火性能是隔热材料必须满足的参数,保障建筑的消防安全,根据燃烧性能分为A级不燃材料、B1级难燃材料等。

隔热涂料是一种集反射、辐射于一体的新型隔热涂料,可应用于建筑外层墙体、屋面等位置,具有隔热降温、节能降耗的特性。根据隔热机理和隔热方式的不同,隔热涂料分为隔绝传导型隔热涂料、反射型隔热涂料、辐射型隔热涂料、绝热保温涂料等。

 

1 隔热涂料原理

外设水冷幕墙是由双层透明PVC板、预埋固定构件、外保温保护层、隔气层、保温层、结构层及内饰面层7个部分组成,地下冷水资源充入PVC板的空气间层中,利用在热量还未传入建筑内部时就将其转移到地下,形成有效的隔热措施,从而减少建筑在夏季制冷方面的能耗,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水冷幕墙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以在现有的建筑中采用外挂的方式在不破换原有建筑构造的基础上安装使用,也可以在新建建筑中安装利用。

外设植物绿墙是通过无土栽培技术与柔性PVC种植毯结合智能灌溉装置实现墙面绿化,利用光合作用减少吸热,对外墙围护结构起到隔热作用。植物绿墙是融合了艺术、自然与科学的创新设计,不仅有助于优化建筑物的能量平衡,更为现代城市带来美学上的极致享受。

 

2 外设植物绿墙

技术路径

选择隔热技术时,需注重构件协同,同时需要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等规范要求。

外层墙体隔热处理技术的类型随着科技发展,产品越来越多,隔热性能越好,向着高效、安全、耐久、绿色的方向不断演进。

典型案例

案例一:青岛市中德生态园

案例二:惠州市中建科工绿色科技办公楼零能耗改造示范项目

案例三:天津市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二期4号、5号楼项目


更多技术和案例

冷屋顶技术

冷屋顶技术是一种通过高反射材料减少太阳热量吸收,降低屋面温度及空调负荷,实现节能效果的可持续绿色技术。

热桥阻断构造技术

热桥阻断构造技术是一种用于减少热量传递、提高建筑保温节能效果和舒适度的技术。

分布式能源技术

分布式能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它以清洁燃料作为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发展热电冷联产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